33年南酸枣糕冲刺上市:老牌零食的破局与挑战投资股票平台
2025年6月,江西齐云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,这家源自1958年的老牌企业,带着33年历史的南酸枣糕叩响资本市场大门。从崇义县食品厂的改制样本,到年入3.39亿元的果类零食龙头,齐云山的发展轨迹折射出地方特产工业化的突围之路,而上市背后,单一产品依赖、渠道老化等隐忧也随之浮现。
(来源:齐云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官网)
从老厂改制到行业第一:33年的坚守与突围
齐云山的故事始于1958年的江西崇义县食品厂,1992 年,这家老厂捧着第一块南酸枣糕叩开了零食市场的门 —— 野生南酸枣果肉做馅,配方干净得只有 4 种原料,连添加剂的影子都找不到。正是这份纯粹,让它在那个依赖香精调味的年代站稳了脚跟。1997 年,51 名员工攥着积蓄买下老厂,江西齐云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,刘志高、刘继延兄弟接过接力棒,带着这家改制企业踏上民营化的新程。
(来源:南酸枣糕百科)
这场改制像颗种子,长出了两条坚韧的根:一条扎在品质土壤里,南酸枣糕连续 28 年贴着 \"绿色食品\" 认证标签,配料表至今干净得能一眼看透;另一条伸向市场深处,刘氏兄弟带着团队骑单车跑遍湘赣的县镇小卖部,用 \"农村包围城市\" 的笨办法,织起一张贴着烟火气的销售网。
崇义县 26 万亩野生南酸枣林成了天然粮仓,\"中国南酸枣之乡\" 的独家招牌让原料供应稳如磐石。就这么凭着一块糕,齐云山慢慢熬成了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——2024 年在南酸枣食品市场占了 32.4% 的份额,单是南酸枣糕一年就卖 2.9 亿元,占总营收的 86.7%,还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业绩爆发与隐忧:单产品依赖下的增长悖论
2024 年,齐云山的业绩突然踩了油门:营收飙涨 37.2% 到 3.39 亿元,净利润直接翻番至 5319.9 万元,毛利率稳稳站在 48.6%。这股劲儿多半来自 \"鸣鸣很忙\"—— 这家长沙零食经销商 2023 年下半年才合作,2024 年就贡献了 22.9% 的营收,一下成了头号客户。
但漂亮的成绩单背后,藏着单腿走路的风险。南酸枣糕像棵大树,几乎遮掉了其他产品的阳光:2022 到 2024 年,它的收入占比始终超 84%,而南酸枣粒、软糖这些 \"小兄弟\" 三年加起来才卖了不到 0.6 亿元。2024 年公司索性砍了辅助产品线的产能,把鸡蛋全往一个篮子里装,短期看是效率更高了,可市场风向一变,风险也跟着被放大。
渠道也透着股老派气息:线下占了 89.3% 的收入,199 家经销商主要围着江西、湖南转,两省贡献了 53.7% 的营收,线上渠道才刚摸到 10.4% 的边。为了抢线下货架,2024 年花了 3763 万元推广费,是研发投入的 3 倍。在零食越来越讲究健康和个性的今天,这种 \"重吆喝轻创新\" 的路数,在零食消费向健康化、个性化转型的当下渐显乏力。
上市募资与破局挑战:老牌企业的新考题
此次IPO,齐云山计划将募资重点投向三方面:提升南酸枣食品产能45.5%至1.6万吨,以缓解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的压力;布局线上渠道,发力直播带货与社区团购;拓展华东、华中市场,进驻连锁零食店与仓储会员店。
但摆在面前的挑战不容忽视。中国零食市场像块碎掉的镜子,2024 年前五名加起来才占 5.9%,齐云山在果类零食里排第九,份额仅 0.6%。靠鸣鸣很忙拉增长也有隐患 —— 它同时还是溜溜梅的头号客户,这些渠道商对上游越来越敢 \"压价\",供应商的日子未必好过。
更关键的是品牌年轻化突围。齐云山管理层平均年龄超60岁,33年历史的南酸枣糕虽积累了稳定客群,但在Z世代主导的消费市场,如何将\"绿色健康\"的传统标签转化为潮流符号,仍是未解难题。招股书显示,公司计划通过文创周边、联名营销贴近年轻群体,但这与长期以来\"低调务实\"的经营风格形成反差。
结语:老牌零食的生死场
齐云山上市,像是给一代人的坚守盖了个章,也是老零食企业逼自己跟上时代的选择。现在港交所里热闹得很,三只松鼠、溜溜梅、鸣鸣很忙这些新老品牌都来了。这家从县城走出来的企业,要破局不光得扩产能、拓渠道,更得想明白怎么守住品质的根,又能打破 \"地方特产\" 的框。
南酸枣糕的酸甜里,藏着老企业的生存智慧,也映着整个零食行业升级的疼。拿到资本市场的入场券,这颗大山里的野果能不能在新消费的浪潮里结出更甜的果?或许就看它能不能把传承和创新,揉得恰到好处了。